close

沒課的禮拜二,時間過得非常優閒。早上起床已過八點,驚覺有些睡過頭。吃一吃水果,便騎車至台大郵局買要寄拍賣品的便利箱,然後又繞到鹿鳴廣場買了福利社著名的 25 元飯糰加一份中國時報,一個人獨佔一整張木桌邊吃早餐邊讀新聞。今天的頭條是昨天外資瘋狂湧進台股及匯市,終場股市大漲 300 多點;而台幣對美元勁揚 3 點多角,來到約 30.2 左右,自亞洲金融風暴後的最高價位。嗯,有慶祝行情是不錯啦,不過想到去年買的某股票現在價格仍處在腰斬狀態,就覺得要脫手的路還很漫長。

慢慢地開始出現吵鬧的聲音了。十點多,陽光普照而溫暖,正是幼兒園的老師帶著學生們在台大校園裡開始校外教學的好時機。抹抹嘴,收起報紙,便驅車回到宿舍。

包裝好要寄的東西,拿起和室友學弟借的「哈利波特第七集:死神的聖物」,緊接著從昨天暫停的地方又讀下去。我總是希望能夠盡快讀完一個故事───假如我真的有興趣的話。閱讀的順暢度對我來很重要,我不喜歡一個故事被分割得零零碎碎的,那會使我無法將感情完全投入情節當中。

不知是飯糰不易消化還是過度專注於書本,中午過了卻不覺得餓。一點半到樓下的小七隨意買個涼麵,吃完又接著讀,連午睡的時間都省掉了。

三點半,讀完最後一個字,如釋重負,或該說是會心一笑地闔上了書本。哈利波特的結局大家應該都已從之前的新聞知道了,是個大致圓滿的好結局。但我相信我的笑絕對不是為了哈利和金妮,或榮恩與妙麗終成眷屬而感到高興的笑。

應該有八年了。猶記我第一次看到哈利波特,是國三時和班上同學借來的。那時讀完覺得驚為天人:竟然有人能夠將一個空想的奇幻世界寫得如此平易近人而又生動有趣。姑且不論當時是否年幼無知,但哈利波特裡面所傳達出的某些概念,確實引起了我的共鳴。

從某個角度來看,哈利波特成功的原因,在於它人物性格的鮮明───或者應該說,善惡立場的鮮明。你可能永遠記不得某些不重要角色的名字───事實上他們也的確不重要。但只要透過場景和行為的描寫,你馬上會知道他們屬於那個陣營。只要記得幾個最重要核心關鍵的角色,裡面又臭又長的人物關係圖都可以置之不理。一個篇幅巨大卻不會讓人覺得讀起來有所障礙的小說,我想哈利波特是成功的例子。

當然,我也思考過,如果哈利波特不是在我那正值懵懂無知的年紀首次接觸的話,那我是否還會像現在這樣評論哈利波特。是的,我的確懷疑過。我曾經建議我母親是否要試著閱讀看看,但她覺得無法接受故事的情節。以前我會戲稱她「缺乏想像力」,但現在倒有些可以理解為什麼她會那樣說。對於一個見過許多世面的成年人來說,哈利波特的世界的確是有很多漏洞而且不切實際───縱使我們一再強調它是奇幻小說。假設我到現在才接觸第一集的話,恐怕也就難以像當年那樣心有所感了。所以「代入感」是很重要的。正因為當時年少輕狂,對於裡面相仿年齡人物的心態或行為,方能認同且有所憧憬吧。

總之,跨越我三個求學階段的哈利波特,在我的心中也正式畢業了。哈利波特畢竟是一部大眾取向的故事。在華麗的戰鬥中,正義的一方得到勝利,邪惡的一方垮台後,留下來只有老套的、幸福快樂的日子。然而就像哈利波特極端平凡的結局般,是否那也正是我們所希冀的、普通但現實的人生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沐丘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